昆明股票配资-港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栏目:股票平台 发布时间:2024-08-1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港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1、华为收购港湾为什么要李一男工作两年2、被誉为华为继承人,多位大佬赏识

本文就来给大家讲一下“港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华为为何收购港湾?李一男为何工作两年?

出生日期:1970年 籍贯:湖南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经历:1992年,研究生二年级时,李一男在华为实习,1993年6月毕业后加入华为,两天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升任华为中央研究部总工程师/总裁,27岁就任华为副总裁。2000年,李一男带着华为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创建港湾网络。公司迅速发展后,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2006年6月,华为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重回华为,担任首席电信科学家、副总裁。2007年12月,华为内部宣布任命李一男为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 2008年10月,百度任命李一男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编辑本段对李一男的印象在很多华为人的记忆中,1998年以前的李一男是一个集科学天才和智力低下于一身的大男孩。当时,27岁的李一男已经是华为分管技术发展的副总裁。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长期缺乏身体锻炼,让李一男皮肤黝黑、瘦削,戴着一副高倍近视眼镜。技术出身的他总是说话直接,满口书生气,对于为人处世完全没有概念。一位曾在华为研究院工作过的员工说,李一男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很少以色待人沈阳股票配资,对其他副总裁态度粗鲁,与任正非十分相似。这或许是源于他的单纯,不懂处事,又或许是单纯的不屑去理解。

不过李一男有着惊人的敏感度,对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品方向的把握很准确,这也是任正非曾经想把李一男当接班人的重要原因。华为给了李一男很大的舞台,李一男在华为干得很成功、很成功,前途一片光明,前景无限。然而李一男却毅然辞职北上创业,当然也有他想摆脱任正非阴影、自己创业的动机。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敏感,觉得李一男的离职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人事关系。编辑本段离开华为李一男的离职,任正非十分伤心。据知情人士透露,任正非和李一男的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而类似于师生或者父子关系。提到李一男,任正非十分感慨。此外,华为一位高管证实,任正非脾气暴躁,对已经是执行副总裁的李一男态度很不礼貌。一旦你做错了什么,任正非就会骂你、踢你。就像一个暴躁的父亲惩罚他倔强的儿子,又像一个老司机带徒弟,因为师傅在旁边,他太紧张了,该左打方向盘的时候就左打,师傅二话不说就踢了他一脚。这种行为现在在驾校基本不存在了。不过师傅们的心理很有意思,因为技术好,对人要求高湖北股票配资,对自己喜欢的人要求严格,所谓“爱得越深,批评得越狠”。至于不喜欢的人,“我就懒得理他们了”,一位老师傅说。

编辑本段个体户李一男与华为的股权结算是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设备。李靠着这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设备,2000年在北京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创业时,李一男带走了不少顶尖研发、销售人员,这一偷鸡摸狗之举,让华为损失惨重。任正非的心情由后悔转为愤怒。创业后,李一男根本不和记者见面,见人也只谈自己对行业的看法,再也不提华为。但李一男一点也不领情任正非过去的“友情”,他很了解华为的优势,更知道华为的劣势。港湾公司从代理华为产品到生产同类产品,从代理商变成华为的竞争对手。目前,在宽带IP产品领域,港湾网络的市场份额为7%-8%,而华为只有10%-15%。二者已形成全面竞争。有人认为,李一男在技术发展上的眼光和任正非的“压力原则”早已存在深刻差异。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犯过两次错误,一是基于PHS技术的小灵通(无线市话)。二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华为的豪赌”。但任正非并不后悔,始终在寒风中等待3G牌照的发放。而李一男似乎更看重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比如1998年,他(李一男当时还在华为——作者注)接受人民邮电记者采访时,记者问:现在大家都在谈第三代,从市场角度看,第三代对国产厂商来说机会更大吗?李一男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移动通信最关键的问题是品牌问题,而品牌首先要体现在销量上。

坦白讲,如果中国通信企业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上不能有所作为,很难想象在第三代上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没有第二代的销售,你对移动通信不可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没有这样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渠道,你怎么把第三代的产品推向市场?用户对你一点都不了解,你怎么证明你的实力?所以我觉得,没有第二代的发展,国内企业在第三代市场是不会取得很大进展的。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第二代产品产生的利润,怎么支撑第三代的发展?第三代发展的投入比第二代要大很多,除了资金,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积累,没有第二代的发展,怎么能凭空产生第三代的发展力量?任何技术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很难一蹴而就。我们通过ETS积累了大量的初创和终端生产经验,这些经验在GSM的发展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让我们拥有了更多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任何人才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华为任职期间,李一男对技术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可能并不符合任正非的压力原则,也可能认同华为基本法的所有内容。他离职时的行为,以及港湾网络与华为的竞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的“狠心”。编辑本段返回华为2006年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达成意向协议,并签署了关于港湾网络部分资产、业务和部分人员转让给华为的谅解备忘录。

据业界估计,华为在随后的整合中支付了近5000万美元现金,并转移了大量资产。随后,任正非在杭州会见了李一男等港务管理层:我代表董事长来,真诚欢迎你们回来。如果我们都真诚对待这次握手,未来我们可以一起做更大的事情。不要只顾眼前,不要背负太多过去,要看未来,看发展。任正非把他们之间的矛盾归咎于风险投资,“当然,真正的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就转向中国,掏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以摆脱困境。”任正非甚至道歉:这两年我们跟你们竞争更激烈,打击你们更猛烈。这些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竞争。这对不起你们了,对此我深表歉意,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任正非也强调,“华为如果容不下你们,怎么容得下世界,怎么容得下其他小公司。”2006年9月,李一男回到深圳坂田华为总部,任“华为副总裁、首席电信科学家”,员工编号:59056。2007年底,又有传闻称李一男将离开华为,重新创业,其创业方向将不再与华为主业冲突,而是在电信设备测试仪器领域。不过,12月底,华为发布内部公告,任命李一男为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

编辑本段 加入百度 2008年10月6日,百度任命原华为副总裁、首席电信科学家李一男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该任命即日起生效。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李一男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顶级专家,拥有在全球领先科技公司任职的杰出管理经验,相信他的加入将带领百度的产品和技术团队迈向新的高峰。接近华为和李一男的人士认为,作为技术天才,李一男在通信和IT行业有着非常敏锐的技术远见。李一男离开华为加盟百度,对于华为收购港湾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局。李一男的加入也意味着百度CTO一职在空缺一年多之后有了新的人选。此前业界曾传闻,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老友张威廉可能接替刘建国出任CTO,但百度随后予以否认。随后,百度任命张威廉为首席科学家。

被誉为华为接班人,受到众多大佬赏识的他,却选择自己创业,他现在怎么样了?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天才,但与庞大数量的普通人相比,天才却是万中无一的。就像普通人往往有偏颇一样,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也会偶尔有偏颇,将某些人的某些方面塑造得完美无缺。

比如惊艳的容貌,超凡的智慧,显赫的门第,坚强的性格,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品质都是人类被赋予的。

有些人天生孤独,有些人天生幸运,造物主似乎并不公平。李一男是一位才智过人的人,在华为工作两年就被任命为副总裁,曾被誉为华为“接班人”,前途无量。然而,他在事业巅峰时期离开华为,开始创业。这位有头脑、有勇气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天才少年全程作弊

李一男1970年出生于湖南,他天生智商极高,15岁就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上帝在他出生的时候就点亮了他身上的智商灯泡,让他学习速度远远快于同龄人,年纪轻轻就考入了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即便是现在大学生遍地,华中科技大学的入学分数线还是很高的。但在过去,能考上大学的人很少,像李一男这样十几岁就能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人就更少了。说他是“天才少年”一点也不为过。

就这样,李一男一步步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学习,进入了研究生阶段西安股票配资,并于1992年,读研二年级的时候进入华为实习。或许是这段实习时光给李一男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喜悦,所以李一男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到了华为工作。

李一男加入华为其实是一个双向愉快的选择,华为给他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李一男用他出色的个人能力为华为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李一男确实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可能是华为内部晋升最快的员工,入职两天就成为工程师,半个月后就晋升为总工程师。

这还不是最让人羡慕的,另外,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加入华为两年后就晋升为中央研究部总裁,也就是整个华为的副总裁,当时他27岁。

这样的晋升速度恐怕华为任何一位高层都没有想到,但他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能为公司提供对等的价值,让他配得上副总裁这个位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年轻人虽然厉害,但同样值得培养。因此,任正非不再把李一男当成普通的下属,他对待李一男的态度更像是师父对待徒弟,或者老父亲对待儿子,多了一份严厉,也多了一份期待。

离开华为,自己创业

李一男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人才似乎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李一男并不满足于看似已经安排好的光明前途,他身上也有人才普遍具有的傲慢,这也是他选择在巅峰时期离开华为,放弃大公司副总裁的高位,自己创业的原因。

任正非的多次劝说也没能留住他。这样的人才流失,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无论他将来加入哪家公司,都会是莫大的帮助。

如果他加入同行公司,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他自己创业,那么他在华为工作的这几年,就成为他为华为打造对手的垫脚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华为都不会想放过他。

不想放手是一回事,真留不住又是另一回事。最终,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清算的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设备,北上到北京,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取名为“港湾网络公司”。

李一男在离开华为的时候或许知道任正非的顾虑,所以就和任正非做了约定,自己创办的企业只做华为的代理商,不会生产同类产品,成为华为的对手。

虽然港湾科技早期可能只是华为的一个代理商,但李一男并不想局限于此,他想要将自己的公司推向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润,于是他单方面解约,开始生产产品和设备。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华为的产品和设备。而且,李一男离开华为时,还带走了华为一批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这种明里暗里做事的做法,为华为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他跌倒过,在几家大公司工作过,最后进了监狱。

随着港湾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好,华为肯定会有所警惕。任正非的态度也从李一男离开时的遗憾中转变过来。对有前途的下属,他可以做老师,但对强大的对手,他只能做执行者。

华为开始对港湾科技施压,任正非早在2003年就很有先见之明地瞄准了港湾科技,毕竟华为是一家成立多年的大公司,而港湾科技才刚刚起步,犹如初生牛犊,虽然不怕老虎,或许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永远无法战胜老虎。

2006年,成立六年的港湾科技被华为全面收购。同年9月,李一男重返华为,再次担任副总裁。但李一男或许从未想过会在华为长期待下去。仅仅两年之后,2008年10月,他再次离开华为,被百度任命为首席技术官。

正如任正非非常欣赏李一男一样,百度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也对李一男赞誉有加,并声称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够胜任百度首席技术官的职位,李一男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李一男在公司领导了百度“阿拉丁”等项目的研发,并在任职期间为百度创造了不少价值。

但百度同样没能留住这样的人才,李一男就像一股傲骨不羁的风,走到哪里都只是路过,给那里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潇洒地收拾行李离开。

2010年,他离开百度,出任中国移动旗下12580 CEO,但仅仅一年后,他就辞去了12580 CEO 的职务。

2011年8月,李一男加入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专注于互联网、通信、软件领域早期创新型企业的投资。

李一男的跳槽风波似乎终于平息了,他现在应该会投资赚大钱了。谁也没有想到,尽管跳槽,但前途一片光明的李一男,却因为能力突出,在2016年被检方起诉。

华为港湾的战争与和平创业故事

6月7日,华为的电子公告栏上出现了这次谈话的记录,长达2200字,更像是一封致港湾网络员工的公开信。

“这是我第二次代表华为公司和你们握手,首先我代表董事长(孙亚芳)诚挚地欢迎你们回来……”公开信的作者正是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

这是华为正式宣布收购港湾网络的第二天,当外界还在揣测华为收购港湾网络的真实意图时,任正非如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场被一些市场人士称为“恩怨故事”的并购案,故事的主角是任正非和港湾网络总裁李一男,后者曾是任正非最亲信的将领,后来成为任正非在商业世界里最顽强的对手。

五年后回归

高手之间的战斗,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5月10日,任正非与李一男会面,没有选择在北京或深圳,而是选择在华为3COM总部杭州举行,正是这次会面,最终促成了华为与港湾科技签署合作备忘录。

会见中,李一男和副总裁黄耀旭、彭松得到了任正非最郑重的承诺:“非常欢迎你们加入我们……我来看你们,是为了让你们放心……我来这里,是董事长和整个管理团队的授权。我们不会走弯路,也不会纠缠于历史。”

“我代表EMT(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团队,会真诚地处理这个问题,大家不要担心被坑,我们会合理地分配岗位给你们,不是分配几个人,而是分配所有人。”任正非在通话记录中说。这是任正非五年后难得面对自己最敬佩的下属。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在华为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晋升记录:两天晋升为工程师,两周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晋升为中央数据部副总经理,两年后晋升为中央研究部总裁、华为总工程师,四年后,年仅27岁的李一男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2000年底,李一男创办港湾网络,成为华为在企业数据通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黄耀旭在华为工作10年,曾任华为研发副总裁,带走了华为南方研究所所长等30多名研发人员,创办了深圳君天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初,君天科技被港湾收购,黄耀旭出任港湾副总裁。

彭松,原华为市场营销副总裁,掌握着大量电信大客户资源,跟随李一男离开华为,成为港湾网络创始人之一,担任港湾网络高级副总裁。

事实上,港湾里的前华为人远不止这些。从公司高层到基层研发人员,一大批人都跟随李一男离开了华为。但由于2004年、2005年港湾的动荡,以及西门子收购案的影响天津股票配资,港湾大量员工离职,其中也有不少人被华为“挖角”后又回到了华为。

在最终收购港湾网络后,擅长思想政治工作的任正非试图用言语缓解华为前将领的担忧。“分分合合也是历史的规律,如果把这个规律变成沉重的负担,就成不了大事。患难夫妻也会有生死,有恩有怨,怎么能白头偕老呢?只要大家真心相待,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从现在开始,上半年舆论可能对你不利,但半年后,你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得到非常正面的评价。”

在安抚港湾员工的同时,华为内部也在努力稳定员工情绪。

“战争只是手段,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因此,在‘和平解决’的基本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和决断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宽广的胸怀迎接这一和平时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在6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孙亚芳甚至把这次合并的意义比作北京和平解放。

都是西方基金的错

从隆重迎接李一男内部创业,到随后的“血雨腥风”的市场争夺,再到如今的“第二次握手”,华为与港湾关系的曲折,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商业规则来解释。

2000年,时任华为副总裁的李一男选择在华为内部创业时,华为正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任正非在那一年发表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李一男在《内部创业个人陈述》中说,“数据通信领域是华为比较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潜在的机会”。李一男的初衷是做华为路由器和数据通信产品的代理,建立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的培训基地,整合一些和华为产品不冲突的其他产品。因此,他的创业是华为内部唯一一次举行欢送会的创业,并得到了任正非的鼓励,“你创业的时候,只要不损害华为,我们支持,理解。”

但随后,华为跟随李一男开启了创业热潮,不少技术骨干、高管相继离开,各自创业。“你走的时候,我们快要垮掉了。当时好像谁留在华为都被认为是怪人,而好像没有离开华为的才是不正常的”,任正非在会议记录中回忆道。

最终,事态超出了两人的考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思科诉讼案的影响下,华为再次发力数据通信市场。2003年,港湾通信已成为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公司。华为与港湾通信的矛盾终于爆发。

回忆起当初的竞争,任正非把责任归咎于西方风险投资。“始作俑者就是西方的基金,美国IT泡沫破裂后,这些基金转向中国,掏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以摆脱困境。”“当时华为内部邪气熏天,早期都喊着资本脏的口号,在风险投机的驱使下,合力窃取公司的技术机密、商业机密,好似风光无限。真是风雨飘摇,搞得华为摇摇欲坠。”任正非说。

此后,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立了“反香港办公室”。对于华为的市场人员来说,只要香港参与竞标,不管价格多低都必须成功,否则就会被解雇。双方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完全公开化。

“这两年我们跟你们竞争比较激烈,给你们的打击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竞争。对此我感到很抱歉,希望你们能够理解。”5月10日,任正非向李一男解释了港湾受到的打击。

虽然港湾网络随后获得包括华平投资在内的多轮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但其IPO计划最终在2004年因一封匿名邮件泄露而引发“业绩造假”、“资金链断裂”等传闻而受阻,并引发港湾第一波严重的员工辞职潮,IPO计划最终流产。

2005年,华为以知识产权诉讼向西门子施压,导致港湾网络与西门子签署协议后的重大资产转让失败。2006年5月,华为终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收回了港湾网络。

事实上,任正非也承认港湾给华为带来的变化,“过去五年,如果你没有离开公司,我们也不会发现公司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多亏了你的存在,H3C(华为3COM)的快速成长,和你有很大关系。”

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港湾以收购的形式回归华为。“不一定是你输了我们赢了,应该说是双方都赢了”,任正非在5月10日的会议上说。

华为和港湾现在什么关系?

华为将从华平投资手中收购港湾网络的股份,成为港湾网络第一大股东。

摘自重庆商报2006年6月2日09:21

昨天下午,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华为将从华平手中收购港湾网络的股权,从而成为港湾第一大股东。此前,曾有传闻称港湾网络将被出售给西门子。但最新进展表明,华为和港湾网络这两个昔日的竞争对手,最终将走到一起。

2000年底,时任华为副总裁、被广泛视为任正非接班人的李一男意外北上北京武汉股票配资,创办了港湾网络。效仿华为模式而建立的港湾,由于资金不足、短期内无法上市、主要投资者华平投资退出等原因,将在近期被出售给华为。据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港湾所有内部运营和商业合同均已停止,公司正准备接受华为的重组。李一男去向何方,仍存在一些变数。但华为收购已成定局。

文章原创于金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ttp://haimianbe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