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配资-供应链金融是“披着羊皮的狼”吗?
栏目:股票配资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03
以恒大集团为例,根据2020年恒大集团财务报表显示,其在1.95万亿的总负债中,8291.74 亿元是合约负债、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其中

供应金融为何是“披着羊皮的狼”?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种可能性呢? 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对供应链金融相关内容的分析吧!

近年来,随着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巨额债务偿还拖延问题愈演愈烈,大型实体企业的债务已从单纯的银行债、债券债向整个供应链转移,这对我国中小型供应链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产生破坏性的连锁反应。 供应链金融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以恒大集团为例。 恒大集团2020年财报显示,其负债总额1.95万亿元中,8291.74亿元为合同负债(客户预付款)、贸易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配资股是什么,其中支付上游及下游业务的金额超过2000亿元。下游建设项目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其余为应付联营企业的贸易账款。

为满足2020年央行划定的“三条红线”中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的要求,恒大集团利用商业承兑汇票将带息负债转为经营负债。

由于恒大集团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用贷款代替商业承兑汇票支付上下游供应商。 其大量负债已从银行转移至上下游供应商,从而加剧了供应商的经营。 困难(张强,2023)。

供应链金融设计的初衷是利用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 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作,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然而,核心企业掌控的供应链金融却成为绑架弱势上下游企业、转移自身债务的“披着羊皮的狼”。

这是供应链金融的错吗? 还是核心公司的错? 还是平台的错? 如何从技术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并建立解决方案,就是本文的目的。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供应链金融系统性风险治理——论资产穿透运动的重要性》中提到过,本文将从技术角度进一步阐述。

一、本质与现状 1、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服务产品,是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核心供应链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其上游提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统一管理的融资。及下游中小企业。 模型。

它以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款项以及企业商品交易下的库存融资衍生的组合融资为基础。 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有效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或对实际关联方承担责任。 捆绑为与上下游核心企业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通过全面的信息管理,将原来单个企业不可控的融资风险转化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整体可控的风险,为资本倾斜度较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业务发展。 市场空间。 帮助企业控制融资风险,盘活流动资产,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理念和解决方案。

2. 起源

供应链金融最早出现在美国。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衰退和大量银行倒闭。 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美国金融体系,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陕西股票配资,放松了金融管制。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和实践供应链金融业务。

这些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物流公司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从而稳定供应链的运行。 这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已得到市场认可,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供应链金融在欧洲、亚洲等地区也迅速发展。 在欧洲,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亚洲,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和实践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主要原因如下: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导致大量传统产业衰落和新兴产业崛起。 在此过程中,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金融创新与监管放松: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措施,放松了金融监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例如,允许银行进入企业融资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服务。 企业高度重视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美国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认识到供应链金融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合作,探索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来优化供应链运营。 技术进步和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信息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风险控制。 3. 发展

美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 总体发展从2000年以后开始,分为四个阶段:

1998年,我国开始鼓励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贴现、仓单质押、信用证项下融资等,我国供应链金融开始萌芽。 此后,我国供应链金融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4、现状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谓“百花齐放”,而且总是数不胜数。 截至2021年,全国注册供应链金融公司约1.3万家,全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36.9万亿元。 平台主体包括第三方公司、核心供应链公司、银行等主要类型。 代表性的有:

二、核心问题分析 1、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过渡性金融服务吗?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源于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最小化成本和全球业务外包。

全球外包活动带来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的增加,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造成的“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供应链细化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制造业和外包企业的劳动力。 最终的成本节约是“成本低迷”带来的。

由此,核心供应链企业开始重新发现供应链管理的金融价值,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来适应这一需求。 供应链金融逐渐兴起,成为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

但由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其融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但从核心企业带动的这条业务链来看,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没有真正传递到供应链上。 首先,外部投入资金集中于核心企业,无法形成整个供应链的最优配置方案。 其次,过多的资金存放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

因此,供应链金融虽然不能说是一种过渡性金融服务,但在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供给过剩、产能过剩、制造业分工严重的背景下,它确实是对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的补充。 。 这是一种补丁类型的金融服务。

2、供应链金融与商业票据的区别 3、供应链金融如何演变成为核心企业债务转移、造假的帮凶?

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初衷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期货配资排名,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以及产业链的协同。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能会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产业链优势,将核心企业的债务风险转嫁给上游供应商,从而给供应商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负担。

近年来,国内供应链金融雷雨纷纷涌现。 比较知名的有:

造成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

4、全国标准化供应链票据能否替代供应链应收账款功能?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股票配资流程,提出加快清欠,引导企业开具票据代替应收账款。

随后港股配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于2019年6月首次提出推广“票据式应收账款”,并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动票据式应收账款试点应用和实施。应收账款。

但统一供应链计费真的能取代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账款融资功能吗? 2020年4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供应链票据”,开始有序推进应收账款票据结算。 截至2021年底,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业务总额671.63亿元。

仅从数据来看,商条推出的“供应链票据”与全国36.9万亿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相比微不足道。

从功能上看,“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有不同的作用。 “供应链票据”本质上是商业票据的一种,履行票据功能,适用《票据法》; “应收账款”本质上是可执行合同,履行合同功能,适用《合同法》。 这也是为什么在“商业承兑汇票”存在之后,仍然出现供应链金融等产品。 它们是互补的,但不能替代。

5、票据和应收账款可以整合吗?

2020年4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的“供应链票据”产品,旨在通过引入供应链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共同打造统一标准化、数字化的票据交换平台。供应链票据平台取代“票据类”、“应收账款”等在各金融平台独立运营的产品。 但由于两者的功能并不相同,直接整合导致市场接受度较差。

票据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对象,需要清算、交易等流程系统的配合才能实现其行为功能。 其范围仅限于兑换、交易、折扣等流通场景; 应收账款本质上是行为对象。 它是合同执行流程的延续,其范围涵盖供应链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

统一规范的票据可以利用票据的流通性。 但由于供应链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缺失,无法实现完整的风险控制,从而反向限制了票据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核心企业)。

目前,各金融平台独立运营的“类票据”、“应收账款”等产品各自独立,跨平台流动性较差。 该平台承担风险评估的全部功能。 虽然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比较友好,但单一平台很容易成为核心企业转移债务、诈骗的帮凶。

因此大众配资,要实现票据与应收账款功能的集成,需要集成所有供应链业务平台,以实现“四流合一”的业务验证。 显然,从目前的主流技术路径来看,整合难度极大。

六、供应链金融监管难点

供应链金融监管的难度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参与者众多、信息流复杂: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参与者,包括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等。 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复杂,难以有效监管。 风险转移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还可能在整个供应链中转移。 例如,一个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营,从而影响其他企业。 资产质量难以把握: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质量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资产质量评估往往受到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监管。 合同履行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件,但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供应商未能按时交货、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会影响供应链。 链金融的监管带来困难。 缺乏透明度: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导致监管部门难以了解供应链的真实运行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3 。 概括

综上所述,当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进入安全与灵活性、标准化与适应性、监管与效率、企业核心利益与供应商利益、计费与签约等多重矛盾的阶段。 全球产能过剩和国内资本外流将进一步推动其演变成零和博弈。

为防止供应链金融成为“披着羊皮的狼”,避免成为核心企业债务的帮凶,保护中小供应链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必要进行推进供应链金融结构性改革。 仅从统一账单入手,很难达到预期。

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利益共同体,将分布式监管与供应链多元化、去中心化、精细化的特点相结合,构建能够体现信用自洽、分布式认证的供应链动态票据执行引擎。 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供应链动态票据执行引擎通过分布式智能合约引擎,集成了票据实体结构对象和应收账款合约行为对象的功能,将分布式监管、信用验证、交易验证等行为操作嵌入到供应链动态票据执行引擎中。票据主体建立从供应链交易合同执行到票据流转全流程的分布式自认证系统,从根本上防止票据或应收账款被单一企业或平台操纵。

为此,笔者将在下一篇《供应链动态票据执行引擎》中详细讲解内容,敬请关注。 。 。

专栏作家

黄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高级系统架构师、高级产品经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顾问、金融机构和高校客座研究员。 主要关注新零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行业应用领域,擅长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文章原创于金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ttp://haimianbe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