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股票配资-十大供应链金融概念公司样本透视
栏目:股票配资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08
从1999年原深圳发展银行开始试水货押授信等业务至今,供应链金融已发展了20余年。如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正在进一步加速。2023年4月17日,艾

自1999年原深发展开始试行货物质押信用业务以来,供应金融已经发展了20多年。如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2023年4月17日,艾瑞咨询发布报告称,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将达36.9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10.3%的复合增长率扩张,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2027年规模将突破60万。

那么,谁在涉足供应链金融呢? 他们的财务报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选取了10家主要从事供应链运营或供应链、同时隶属于供应链金融概念股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这10家公司分别是建发控股(.SH)、厦门象屿(.SH)、物产中大(.SH)、怡亚通(.SZ)、瑞贸通(.SH)、*ST学发(.SZ)、联易融科技(9959) .HK)、 (.SZ)、东方嘉盛 (.SZ)、米尔克威 (.SH)。 除联易融科技在港股上市外,其余9家公司均在A股市场上市。

谁参与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一般利用大型供应链企业(核心企业)的信用来优化支付周期、提高供应商和采购商的营运资金效率的一套融资和支付解决方案。

翻看上述10家企业的财务报告不难发现,这些以供应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主要从事大宗贸易,或者是清关、退税、外汇、货运代理,或称物流服务、采购和销售服务。 ,并以此进军供应链金融服务。 此外,不少供应链服务公司位于供应链服务公司聚集的深圳,如怡亚通、普路通、东方嘉盛、*ST学发等。

这些主要从事供应链业务的企业为何涉足供应链金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些企业在大宗贸易、进出口代理服务、物流服务等业务中利润微薄。 基于这些企业深度涉足供应链上下游业务,同时上下游企业都有融资需求,自然会将其深度业务场景延伸至金融场景。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三类。 一是上下游企业较多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如大宗贸易; 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 工业、房地产、建筑等; 第三类是需要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

“几乎所有企业都想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 某科技平台供应链金融人士直言。 从理论上讲,供应链金融连接了产业供应链和消费端简配资,从两端赚钱比只从一端赚钱要好。 快速赚钱。 但真正做好供应链金融,需要深耕和坚持,而不是“头脑发热”。

从上述10家样本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公司的股东中都存在地方国有资产。 例如,建发控股和厦门象屿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厦门市国资委。 此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全国社保基金、四大国有银行等均出现在两家公司的股东名单中; 人为浙江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股东为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怡亚通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控股股东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供应链金融概念公司,即使没有国企背景,背后仍然有一些保险和私募股权投资。 同时,两者的产业门类也较为相似,集中在外贸、物流、大宗商品等领域。

不同的是联易融科技。 公司不依赖大宗贸易、物流、配送等业务发展供应链金融,而是搭建供需匹配的平台。 翻看其历年财务报告,我们发现其主要为国家能源、中国铁建、中国化工集团、东风汽车、中国移动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联易融科技的股东主要包括腾讯控股、中信资本等明星资本。

不过,联谊融科技的商业模式在业内存在争议。 一位供应链金融人士认为,联谊融科技前期捆绑房地产,后期捆绑城市投资,在上市前扩大规模。 2021年7月20日,联谊融科技上市后不久,做空机构发布做空报告称,联谊融科技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将应收账款打包成标准产品,将资产证券化,然后出售给金融机构,赚取利息。 同时,联易融科技促成的交易量很大一部分与房地产相关。 还有高频过桥贷款和关联交易,风险隐患较大。

联易融科技于2021年4月9日在港股上市,被誉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金融科技SaaS公司。 自上市以来,其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贡献了总收入的90%以上。

针对上述质疑,联易融科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业务模式是围绕不同行业的供应链金融需求提供基于科技的解决方案,在提供的过程中并不提供任何金融产品。服务。 对于供应链金融ABS/ABN产品,虽然联易融作为原始股权持有人、发起人或资产服务机构,但实际融资方并非联易融,而是项目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主要是中小微企业。

营收、低净利润的背后

除了行业或股东背景等典型特征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财报发现,前述10家供应链金融概念样本公司中,多数营收规模较大,但净利润率却较低。非常低。

从营收来看,建发股份2022年营业收入将突破8000亿元,中大地产、厦门象屿的指标均突破5000亿元; 从净利率来看,建发股份2022年净利润率仅为1.35%,利率为近五年来最低。 吴中达的净利润率为1.05%。 厦门象屿的净利率不到1%,仅为0.70%。

对此,此前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怡亚通等供应链公司玩弄财务花招,按照毛额法确认收入台州配资,导致收入虚增。

但事实上,2017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明确,如果企业仅向客户提供仓库租赁、运输、报关、预收货款等一系列服务浙江配资,则按照提供的服务确认收入,这相当于净额法。 企业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然后销售给下游客户,同时承担库存风险、价格下跌风险、质量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的,按照商品总额确认收入和销售服务,相当于总额法。

可见,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总额法符合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确认的规定,并不是财务伎俩。 当然,这也会带来公司营业收入的提高。

事实上,在当前严格的监管形势下,一些企业不得不谨慎使用收益法来调整收入。 2023年4月29日,*ST学发公告,基于审慎原则,对2020年、2021年度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对取得的商品合法所有权具有瞬时性、过渡性特征的供应链业务确认收入。 计算方法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故其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减少7884.65万元、5.4亿元。

2023年5月16日,深交所要求*ST学发自查是否仍需按照净额法确认2022年度相关业务收入,以及年审会计师判断确认的主要依据按总额法或净额法等方式,详细说明公司2022年度收入确认的合规情况。5月30日,*ST学发表示将延迟回复监管问询函。

不过,被指玩弄金融技巧、虚增收入的人并不限于上述专注于供应链运营或供应链业务的公司。 其中还包括专注于平台撮合的供应链金融公司,例如联易融科技。

此前的做空报告称,联易融科技首先将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收取的专业费用保留给自己,然后支付给券商、律师、评级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机构。 运营业务基本无关,相当于亚马逊根据GMV(商品交易总额)计算收入,而不是收取“中介”费用。 做空报告认为,如果将这些非技术相关项目排除在营收之外,联谊融科技的营收将缩水35%至40%。 招股书中三年内收入大幅增长,实际上是对收入的夸大。

联易融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总营收从2018年的3.83亿元增至2020年的10.29亿元,2021年和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98亿元和9.24亿元。

不过,联易融科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在开发ABS项目过程中扮演原始股权所有者、发起人或资产服务机构的角色,利用自身技术能力为供应链提供基础资产金融业务参与者。 采集、整理、审核等服务。 同时,还负责安排和管理ABS项目各环节的推进,并配合相关方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参与。 上述报告中提到的“收取的专业服务费”计入营业收入合理。

自卖空之日起至2023年6月2日,联谊融科技股价(按收盘价计算)从12.8港元/股下跌至3.32港元/股,跌幅达73.48%。

营业收入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库存周转率高,这意味着库存更快地转化为营业收入。 例如,厦门象屿、物产中大、怡亚通2022年的库存周转率分别为20.22、17.55、13.25,远超其他行业。

“虽然这类企业营收较高,但毛利润普遍较低。” 一位央企财务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比较简单,一般不会产生太多新价值,因此很难有较高的毛利润。 利率; 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龙头企业通过降低毛利率温州股票配资,建立了较高的行业壁垒,从而形成垄断效应。

核心在于贸易真实性

庆幸的是,宏观环境、政策鼓励等因素为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020年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进一步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 开辟了空间。 《意见》首次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官方定义,是指从供应链整体产业链出发,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构建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地位。真实交易背景下的供应链。 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集成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意见》指出,“核心企业”和“真实交易”是供应链金融的两个关键词。 其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核心在于交易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保证真实交易呢? 某大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人士表示,从银行角度来看,保证交易真实主要有两点:

一是选择行业,选择行业龙头企业。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等风险较大的行业普遍回避,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更愿意投资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制造等行业。

二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与过去分析财务报表发现风险不同,现在银行主要嵌入大数据风控模型,建立在线风险预警系统。 该系统主要围绕“贷前、贷中、贷后”的上线,将贷前反欺诈、客户评分、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多维度交易、业务等一系列数据数字化并上线。数据匹配、资本交易。 。 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风险控制模型或记分卡。 记分卡是指根据公司历史数据与当前合同的匹配来批准公司的融资限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配资注意事项,一些大型银行直接接入大型国有企业和龙头民营企业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可以获取发票、采购、供应等全部交易数据这些核心企业。 该行还拥有自己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化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例如,它会自动提醒您频繁发生与主营业务不匹配的大额交易等异常趋势。

京东小微金融部负责人曹子健表示,像京东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保证真实贸易方面有两个要点。 一是通过供应链金融科技能力为企业整合ERP资源,使其ERP维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在贷前准入和贷款预警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平台和自身供应链优势,提前判断企业真实情况和未来经营状况,利用大数据开展多方面的决策。 -各方交叉验证。

核心企业本身也越来越重视贸易真实性,并形成了保证贸易真实性的评估体系。 “现在核心企业不再是它们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 前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人士表示,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开始更加关注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根据情况,还将进行相关评估,筛选中小企业,增强全产业链的贸易真实性。

但上述银行的风险体系并不完全有效。 对于非国有企业的核心企业,以及非龙头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要么没有ERP系统,要么ERP系统没有直接与银行对接,因此很难保证此类公司贸易的真实性。

“实际情况下,虚假交易很难杜绝,下单不发货的情况很常见。” 一位曾在国企保理代理工作过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单据和合同都是真实的,但并不是交付货物。 不少企业甚至将相关企业与国有央企挂钩。 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与央企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 事实上,这些应收账款是“左手右手”,大额交易都是通过关联交易来获得更多融资。 机会。 此外,一些核心企业还要求供应商在哪一天与企业“配合”开具发票、确认应收账款。 只有这样,供应商才能收回资金。

从监管层面看,2023年4月19日,国资委监察问责局发布《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规定》,明确,涉嫌开展融资贸易或“空转”“走动”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对“订单”等虚假经营行为追究责任。

前述《意见》还提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查供应链融资交易的真实性,警惕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库存、重复抵质押等行为。 对于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产品,承销商和资产管理人应切实履行尽职调查和必要的风险控制程序,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对于公众关心的区块链等技术能否解决贸易真实性问题配资保证金,业内人士大多予以否认:“如果上链前的数据是假的,那么一切都是白费。” “科技只是表象,并不能解决信用和还款问题。” 问题”。

“核心企业”和“真实交易”,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路还很长。

文章原创于金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ttp://haimianbe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