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配资 停牌股-21深度|什么是实体经济? 如何加深对金融与实
栏目:股票配资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近年来,不论在官方会议文件还是民间讨论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表述频繁出现。今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

21深度|什么是实体经济? 如何加深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认识?

21世纪经济报告2023.12.2518: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金上海报道

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提法频繁出现在官方会议文件和私下讨论中。 今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 建设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

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张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澄清,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例如,什么是实体经济? 为什么中国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 对实体经济与金融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基调下,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思考

1997年以后实体经济受到关注,但当时人们更多地讨论实体经济的对立面——虚拟经济。

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沉重打击。 中国并未因实施资本管制而遭受直接的金融打击,但东南亚国家的惨痛教训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一些研究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 他们认为,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虚拟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有风险的,其价格波动较大。 当物价大幅下跌时,人们抛售虚拟资本,导致虚拟经济崩溃,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最后,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实体经济。

理论界再次展开热烈讨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偏离过多,就会产生更大的风险,比如扭曲资源配置方式、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甚至危害实体经济。 经济发展。

但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议,其中之一就是金融是否属于虚拟经济。 一方面认为,金融的虚拟性会导致泡沫的产生,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对立,建议严格控制金融业的发展。 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易纲发表《金融不是虚拟经济》文章反驳上述观点。

易纲指出,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没有金融活动的支持,就很难进行社会化大生产。 金融与整个经济的关系是血液和生命的关系,而不是润滑剂和机器的关系。 易纲认为,金融属于服务业,但由于金融的特性,金融业的监管要求高于一般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中国有一段时间非常热衷于讨论所谓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但后来的讨论并没有明确的结果。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1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2008年再次讨论实体经济。2008年下半年,美国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破产、被兼并、被政府接管。 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有研究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繁荣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大量篇幅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并三次提到“实体经济”一词。 由此开始,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几乎都会提到“实体经济”一词。

当时的会议指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加剧,从局部到全球、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并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配资流程,造成历史上罕见的危机。 一场影响极其强烈、波及面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当前,金融危机本身不仅没有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

两次海外金融危机的启示非常明显,就是坚决遏制偏离实际的现象,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这一政策导向:“坚决抑制社会资本变实变虚、借钱投机,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扩张。”

抑制从过剩到不足的转变

当时,中国正在加强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的控制,限制银行体系向这两个领域放贷。 但各方资金仍在通过信托等资管产品流入上述两个领域。 一方面,这干扰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另一方面,资管产品层层嵌套,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通,蕴含新的风险。

这种交易模式也被市场称为“影子银行”,其规模在2010年至2017年间大幅增长。据统计,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2010年至2015年增长了50%,远远超过了银行的增速。同期贷款。 截至2017年底,剔除交叉持股因素,资管产品总规模已达千亿元。

2017年3月,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

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问题,何立峰进一步解释称,存在资金从实体向虚拟转移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中自行流通,不仅增加了资金流动性,还增加了资金流动性。金融体系风险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

考虑到房地产与金融业的深厚联系,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0%至40%,大量资本、股权、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因此,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体现。

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再平衡,必须抑制脱离现实、压缩影子银行。 即2017年,郭树清从山东省省长晋升为原银监会主席。 2017年3月,他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时,直言一些交叉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看不到底层资产的底部,最终流量未知。 因此,要“坚决管理各类金融产品”。 金融混乱。”

2017年3月底至4月初短短两周内,原银监会发布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银行业对“三违规、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进行大检查”,由此拉开了金融管理混乱的序幕。 。 但要巩固成果,需要在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需要在监管理论和监管制度上进行创新。

其中代表性制度之一是资管新规。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大方向是打破刚性兑付、限杠杆、打压非标、疏通渠道旺润配资,从根本上限制金融体系内资金的过度扩张。

经过几年治理,金融资产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扭转。 “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得到根本遏制,具有‘准信贷’特征的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下降近30万亿元。” 原银保监会2023年1月召开的工作会议表示。

重新定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打压影子银行可以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中“嬉戏”,但下一个问题是资金应该流向何处。 早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大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次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抓住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产业繁荣的社会氛围。

在周小川看来,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下,中国采取了控制过度投机的措施,并将其延伸到其他领域。 例如,中国禁止公开赌博和本地赛马,因为这些对实体经济没有帮助。 “我们这个政策导向也可以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来看。我们常说大家不要赌博,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不要借太多超出自己收入能力的钱。” 周小川说道。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释。 会议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宁夏股票配资,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据记者查阅,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新闻稿中,“实体经济”一词被提及13次。 核心要求是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非常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提法。事实上并非如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没有提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没有提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他们特别强调金融的重要性,要与实体经济保持密切关系,有些人认为金融可以独立。”周小川在2021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但什么是实体经济? 如果实体经济无法界定,就谈不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当然,监管部门并没有局限于概念的定义,而是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开始针对具体领域的金融支持采取行动。

2018年3月,易纲接替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长。 他接任后的第一个调研就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当年5月29日,他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座谈会。 在十多天后的陆家嘴论坛上海南配资,他没有讨论金融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等热点话题,而是系统阐述了如何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设定了国有大型银行普惠性小微贷款增长目标(30%),2020年和2021年继续设定为40%和30%。 最终,各大国有银行均超额完成目标。 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同比增长一倍多2018年底。此外,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领域也得到重点支持,贷款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据记者统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及实体经济的次数仅有四次,但却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会议来看,未来实体经济需要加大金融支持的领域包括: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以及新技术、新赛道、新市场等五篇重磅文章。

支持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仅增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存量资金也需要调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有的金融资源中,信贷是最大的。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36万亿元。

“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存量资金的流通对经济增长也发挥着作用。 如果充分利用闲置、低效使用的存量资金,即使新增贷款和货币增长较慢,也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盘活存量贷款需要增减信贷结构。 在此要求下,过去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信贷可能会下降。 同时,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均大幅提升。 “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后,虽然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周小川认为配资渠道,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关系国家竞争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远来看将获得巨大效益。 在他看来,中美经济规模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坚持这样做。

新思潮

本世纪以来,虽然官方文件中多次提及“实体经济”一词,但实体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尚未得到官方界定。 周小川2021年在陆家嘴回忆,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各种会议时听到一句话:除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农业部搞实体经济,其他都不搞。从事实体经济,相当于把所有服务业都看成非实体经济。 “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概念,但对于实体经济确实没有一个共识的概念。”

理论界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界定实体经济,一是与虚拟经济区分的角度,二是行业分类的角度。 从后者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属于实体经济,房地产、金融业以外的服务业也属于实体经济,其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股票安全配资,一些研究定量讨论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和金融业占GDP的比重。

关于制造业,高层领导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工业国家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导致产业空心化、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国完整的制造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再次证明了制造业对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

决策层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转型升级。 相应地,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制造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 Wind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32.4%下降到2020年的26​​.4%,但近两年已触底企稳,2022年底该比例升至27.7%与此同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超过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受到广泛关注。

央行调查统计司2019年发表文章分析,我国金融业附加值高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特征有关:一是储蓄率高,金融业发展水平高。机构大规模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其次,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机构承担多种风险,提供多种服务,为金融业带来更多附加值。 第三,核算金融业增加值时没有考虑潜在损失。 ,因此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但也有观点认为,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代表着从现实向虚拟的转变,政策定向降低金融业增加值比重。 今年11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待提高。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高。 2022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比重(4.9%)、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 3.9%),甚至略高于美国(7.51%)。

也有研究考虑这两个比例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金融办研究局局长张晓璞。 根据他2021年出版的《金融之谜——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一书,德国一直保持着较小的金融规模和较大的制造业。 金融业比重长期低于5%,制造业比重始终高于20%。 非金融企业收入结构中,食利者收入比重保持稳定,生产要素“脱实向虚”现象并不突出。

他认为,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薪酬结构的不平衡,薪酬结构中金融占据上风。 从德国经验看,推动报酬结构再平衡,不仅要助力实体经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更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还要从金融入手,避免金融内部循环,形成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

文章原创于金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ttp://haimianbeibei.com/